宜春消防
消防动态 News
联系方式 Contact

江西宜春探索管理体制改革:街道瘦了身 社区壮了骨

作者:宜春消防 更新时间:2019/3/14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街道瘦了身 社区壮了骨

  原本要去街道办事处和区里办的事情,在社区就能办好,不用多跑一趟。宜春中心城区悄然进行的这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审批权限下放、“一站式”社区服务、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等方式,把街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治理工作上,真正实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日前,宜春市居民陈月华来到袁州区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办事,发现大厅多了好多办事窗口,在这里上班的干部也多了。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原本要去街道办事处盖章的事,在社区就给办好了,不用多跑一趟。

  这个变化的背后,悄然进行着一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一场全新的探索。近日,记者来到宜春中心城区,走进街道、社区进行了探访。

  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力量更强了

  为什么要改?这是记者的第一个疑问。

  在袁州区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居委会一名干部介绍,现在的社区与以往大不一样:农民进城,城市流动人口大增,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事情多,责任重、压力大、力量小。

  群众也有埋怨:社区居民办事时,先要到社区居委会盖章,再跑街道办事处盖章,然后跑区里、市里逐级审核审批,费时费力,很不方便,希望能在家门口“一站式”办好。

  推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宜春市决定,在宜春中心城区先行先试,袁州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从2018年7月起对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进行全新改革和探索。

  如何改?从街道办事处改起。

  整合瘦身,腾出干部力量。袁州区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原有的24个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整合为党政、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4个办公室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取消街道便民服务窗口,便民服务进社区。袁州区将各街道办事处的便民服务窗口全部取消,统一在社区设立党群服务站。

  原街道各办所的公章由街道办事处全部封存,制刻“袁州区某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业务专用章”,分社区编号使用,在社区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2018年11月底,全区各街道一枚公章管审批全部改革落实到位。

  改社区,让社区强起来。

  根据改革方案,宜春中心城区各街道的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全部改设党委,下设N个功能性党支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N个支部”的党组织体系。

  秀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发庚告诉记者,街道整合瘦身,24个内设机构整合为“四办一中心”,腾出的干部下沉到社区,充实社区的工作力量。该街道向每个社区选派1名班子成员担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1名中层干部担任社区党群服务站站长。

  在保持街道机构编制不变和干部队伍稳定的前提下,袁州区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目前共向社区下沉街道干部136名,下沉的干部超过街道在职干部总数的40%。

  审批权限下放,社区服务一站式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管怎么改,群众看重的是到社区办事是否方便。宜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

  经初次梳理,袁州区街道社区涉及老百姓的公共服务事项共有42项,但只有15项可以在社区直接办理,还有27项社区办不了,社区仍然像中转站、“邮箱”。

  宜春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相信基层、授权基层,将能下放的职权尽量下放到街道社区,决不能该放的不放、明放暗不放,决不能以街道社区力量不足、承接不了事项为由不放权。

  随后,宜春市编办会同袁州区再次对街道社区涉及老百姓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原有42项的基础上,重新征集街道社区、区直部门和市直部门的意见,梳理形成了《袁州区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共计65项。目前,宜春中心城区可在社区直接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有21项(较之前增加6项),由社区受理并流转至上级审批,实行全程代办的有44项(较之前增加17项)。隶属区级权限的33项公共服务事项中,全部实行社区受理、全程代办,不需要群众跑腿。

  记者了解到,在这项改革中,公共服务事项审核审批权限下放给社区后,由下派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和党群服务站站长审核把关,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群众无需再到街道、区直部门办理。目前,宜春中心城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机构、人事、职权改革的全覆盖。

  群众普遍叫好,改革还需深入

  这项改革,也是城市社区党建的新探索。为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宜春中心城区各个社区成立党委,发展驻社区的单位党员担任党委委员,整合资源建设服务型社区,目前共有65个社区党委吸纳了133名兼职副书记或委员。

  按照街道力量下沉社区的改革思路,每个社区都有两名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但能否真正下沉到位,还有待观察。记者在某社区采访,发现下沉到该社区任党委第一书记的街道班子成员,就被街道派去开展棚改工作了,真正在社区的时间并不多。

  街道便民服务窗口取消了,统一在社区设立党群服务站,审批权限下放社区,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但是,目前居民到社区可直接办理的事项只有21项,仍有44项需要区、市级审批,也就是需要社区党群服务站的干部跑腿。

  采访中,一些社区党群服务站站长表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受理的大量审核审批事项,由社区全程代办,干部的工作量陡然增加,经常出现人手不够的窘境。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求,袁州区决定延伸政务服务网,在全省率先将政务服务网延伸到社区,启动了社区治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据悉,袁州区首批25个社区部分业务即将上线试运行,以后社区党群服务站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可将审核审批事项传输到区直部门。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很多群众关心,这枚“便民服务中心业务专用章”,区级、市级行政审批部门认可吗?

  秀江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所有社区党群服务站均使用“便民服务中心业务专用章”办理业务,在市本级范围内(市、区两级)各部门均认可有效。

  办事少跑腿,不用出远门,群众对这项改革普遍叫好。宜春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改革就是要把服务群众的平台建在社区,把服务群众的力量更多地安排到社区,让群众在社区就能解决问题、办好事情。这名负责人表示,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尝试撤并一些街道,设置一些副科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

  从事社区治理研究的省委党校副教授廖敏认为,宜春中心城区的尝试是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推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通过审批权限下放、“一站式”社区服务、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等方式,把街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区治理工作上,真正实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能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同时,应加强街道社区管理的创新,体制的完善,将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优化服务,强化社区自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记者 邹海斌)